五香粉和十三香的区别

中西做菜莫不调味,各有各的调味品,虽不尽相同,但都少不了香辛料。也都既可单独使用,也可混合打粉。五香粉、十三香等调味品就是多种香辛料打粉混合起来的。

五香粉

将5种左右的香辛料研磨成粉混合一起的粉末状调味品

基本配方

调味品,俗称作料(佐料)。除了盐、糖、酱、醋、料酒之外,最大一群调味品就是香辛料。香辛料是基调的各种组合。如麻辣粉、鲜辣粉等。

五香粉自古就有,非常家常,也不需要秘制,到处都可以买到原料和成品。只要有打粉机,完全可以买原料在家自制。image020

五香粉汇集了各种原料的优点,其成分和比例并不固定。其名称来自于中国文化对酸、甜、苦、辣、咸五味要求的平衡。

五香粉并非一定是5种材料,也有4种、6种的。材料和比例都有不同,基本成份是花椒、肉桂、八角、丁香、小茴香籽等。有些配方里还有干姜、豆蔻、甘草、胡椒、陈皮等。

五香粉配方举例

123

五香粉是各种香辛料为了便捷使用而制作的替代品,广泛用于中餐。无论炖煮、烘烤,还是快炒、焖、煨、蒸、炸,都可用它调味。

也可加在卤汁中增味,或拌馅。北方在烙饼中也常用。

用于炖制的肉类或禽类菜肴较多,尤其适合用于辛辣口味的菜肴。

五香粉也能与细盐混合做蘸料用。

五香粉经过油炸后会更香。比如在爆香葱姜蒜时一起加入。所以鸡、鸭肉类常在煎、炸前,将五香粉涂抹在表面上。

香辛料粉,不仅有五香粉,多还有十全香、十三香,甚至十八香的也有。

十三香

货架上与五香粉最相似的调味品就是十三香了。

“十三香”也不是正好十三种原料,一般只多不少。比如选用丁香、山奈、山楂、小茴、木香、甘松、甘草、干姜、白芷、豆蔻、当归、肉桂、肉蔻、花椒、孜然、香叶、辛夷、胡椒、草果、草蔻、砂仁、陈皮、八角、白芷、良姜等组合。

这些在中药铺里都可抓到。香辛料入药,在这点上中西方传统医学是一样的。

著名的“王守义十三香”的原料配方,就是来自药铺。里边含二十多种成分。

北宋一官宦人家,辞官在东京开封开了爿药铺,取名“兴隆堂”,专营草药、香料。期间推出了一种秘制调料,性能独特而名扬东京,被收入御膳,供宫廷享用。

1000年过去了,上世纪50年代,河南省通许县乡民王守义,从祖父手中继承了王氏祖传秘方“十三香”,宣称是继承了兴隆堂的秘方。1984年,王守义在儿子的鼓动下来到河南驻马店,以100元钱开始创业起家,成立了十三香调味品厂

没承想,“十三香”一炮打红,生意越做越大,最终发展成大型调味品(清真)生产企业“王守义十三香调味品集团”。细思一下也是,北宋宫廷所用,不可能是清真的,所以名字还是用本家的。不过,王守义究竟是不是回民,却是个谜。

公司成功后,不忘励志初心,在原配方基础上,开发出了100多种规格的清真系列调味品。

规范化

五香粉也好,十三香也好,都是调味品。既然是调味品,用量肯定很小,所含的热量和营养素完全可以忽略不计。看有的小册子和网页上,介绍起它们的营养成分来了,有点滑稽。人们往往是基于毒性才关注调味品中的某些微量成分

香辛料在收获、加工、储运过程中,很容易被微生物污染,产生一些有害物质。为此国家标准制定了卫生标准。消费者购买这类产品尽量选择正规企业,或看准新鲜产品。自行加工也要注意防潮、防霉,不要长期保存。

这些香辛调味粉荤素菜中均可使用。

  • 十三香中去腥解腻成分占上风,比五香粉更合适用于肉食。
  • 素菜和素馅中一般多用五香粉,其中的主要成分主要是提升味觉,并赋予肉香,对于口感没有太大影响。

无论哪种调味品,都不能过量或太频繁使用。据报道,很多香辛料中含有微量致癌物质

老子《道德经》第十二章中说:“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

这里的口爽不是爽口,是个贬义词。在此为丢失之意,犹如爽约之爽。老子并不是说不爱声色,唯喜美食。而是说重口味吃多了,味觉会丧失。过分利用任何感官,都就会减弱以致丢失它的能力。

 

(原创:江苏省药理学会蒋宇利

编辑; 江苏省药理学会朱萱萱  吴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