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布子可谓调味神器

江苏省药理学会

在宝岛台湾,有一种佐餐食品,是非常普通的下饭小菜。福建的年轻人见台湾人吃,也从台湾省买来尝尝。老福建人心想,这玩意不稀奇,我们这里有的是,祖辈过穷日子时就经常吃它,后来日子好了就把它丢了。其实闽南山区的佛寺里,一直还作为一道美味保留着。这种植物在福建的山里到处都是,现在一见台湾人吃的挺香,又重新温故而出新啦。只是它有个不太好听的名字——破布木

破布木

Cordia dicholoma ,紫草科 破布木属小型落叶乔木,通常高5-10米。名字不好听,并不意味它长相不好,很多城市还用它作行道树呢。别名狗食木、文木、青桐果木。果子为“破布子”。闽台为了销售,为它换了个好一点的名字叫甘树子,广东则叫风筝子。果子里因含乳白色胶质黏液,也有人叫它粘樱桃、胶浆果。

分布

属名Cordia是为了纪念德国植物学家Cordus父子。本属植物近300种,分布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大部在西半球美洲地区。中国很少,只有6种,分布在华南,福建、广东、广西、台湾、海南、云南、西藏等省区,海南最多。

野生破布木多数生长在山坡和山谷,平地也能种植。花白色或黄白色,可观花赏果。阳光要充沛,阴地生长则不结果或少结果。据说果子在烹煮至软糯之际,会逐一迸裂,发出清脆的“卜卜卜”声,犹如细布被轻轻撕裂,故得此名。

破布木的花是很好的蜜源。南美同属近亲红花破布木Cordia sebestena,音译沙比斯坦、赛皮斯堂、西壁西唐、西必思唐等。其花色红艳丽可做观赏树木,蜂鸟也特喜欢采其花蜜。国内有橙花破布木。叶子表面非常粗糙,像长着一层沙粒,因此可以用来代替砂纸使用。缅甸乡民还用它的叶来做当地特有“雪茄”的外包皮。其木料称芦荟木

同属植物白绿叶破布木C. elaeagnoides玻氏破布木C.boissieri十二雄蕊破布木C.dodecandra(或称黑柿木)等,俗称墨西哥黄花梨、美洲黄花梨、黄金檀、巴西金檀等。因木料质硬具花纹,常顶替真正的黄花梨制作工艺品。近年来进口用于制作名贵乐器、豪华汽车内饰,以及制作高端家具和家装实木地板。用它制作刀柄、枪托特别合适。

果实

破布木果实直径在1-2cm之间,样子有点像山楂,一棵树能结果数万颗。

鲜果并不好吃,味道不香,还很酸涩,掩盖了它的微弱甜味。生时绿色,成熟后变黄色,晒干后变为黑色。

成熟果实的果皮内含有多糖类胶质,具有粘性,并富含维生素。用来做蜜饯和果酱还是不错的。在台湾省,民间传统将破布子加工成小菜食品,具有开胃效果,消化不良没胃口喜欢吃它。台湾当地人已经把它作为不可缺少的佐餐食品。在台湾省还流行用破布子炒水莲,即荇菜的一种龙骨瓣莕菜,味道清淡可口。

破布子可谓调味神器,能去除肉类或海鲜鱼类的腥味,在烹饪肉或者鱼的时候,放一点即可。通常是用腌制的破布子制品,或用它熬成的酱料。破布子还能消减芒果的刺激性。在闽南,破布木也很常见,以往随便采摘并不值钱。如今风头一转也开始流行吃它,就吃成了稀缺,已经至少8元一斤了。

在台湾省,它已被吃的需要人工种植了,带动的福建省也开始了种植。好在这种树好养活,生长又快。它很泼辣不挑地,种下去基本不用打理。每年辛苦也就只是在7- 8 月,花费几个小时顶着酷暑大热天采收。当果子由青绿色转为金黄色后,即为成熟期,此时需要及时采收。

其实采收的辛苦也有限,只需将长满果实的大枝干锯下或砍下,整枝带回家慢慢处理。不用担心留下光溜溜的树干会受损,锯得越干净,来年发育得越好,果实越硕大。

加工

摘下的果实要立刻加水熬煮,煮好后捞起放置盆或桶里,加食盐、味精、大蒜、辣椒、姜、花生碎或其它调味料,趁热搅拌。要尽量使果实全部破裂,黏稠液流出来,便于入味。装入小碗作为模具,压实成型,冷却后装入容器保存。腌制好的破布子作为早餐稀饭佐餐,风味颇佳。或用来炒鸡蛋或炖排骨。

台湾的产品,高价出口到日本很受欢迎。以前福建人想吃也是买台湾出的,现在自己可以做了,还出了不少新花样。比如“破布子蒸鲈鱼”还被厦航作为“新闽菜”带上了万米高空。

另外,我国新发现了破布木还是一种野生木本油料植物,果实富含脂肪。它全果含油22.18%,干果含油35.94%,种子含油51.8%。如果用来榨油,经济效益不会差,此项目有待开发。

注意,民间传说破布子可用来治病,有没有根据不好说。果子里含黄酮、皂苷、生物碱、多糖和多酚成分,总归有点生理活性吧。

但有个中药“木蝴蝶”,也有别名破布子。不是一回事,莫要混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