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肤,可食可用可观赏

地肤又叫扫帚苗,是民间制作扫帚的一种材料。传说扫帚是酒的发明人杜康创制的,即夏朝一位中兴君主少康。这位先贤先发明了鸡毛掸子的前身,又发明了笤帚的前身竹扫帚。后世中外手工扫帚,都是以高粱、芒草、棕丝等纯植物制作,也是过去父母教训我们熊孩子的重要刑具。当然,现在大多以塑料替代了。

地肤,藜科 地肤属草本植物。因可直接制作扫帚,别名除了扫帚苗,还有落帚、独帚,独扫子、帚菜子、铁扫把子等,也有直接叫扫帚的。蔧为扫帚故称,比如彗星就叫扫帚星,因此地肤也叫王蔧。因其叶子形态,也称为地麦、孔雀松、鸭舌草等。整个植株分支巨多,又称千头子、千心子。《本草纲目》中还给出个“千心妓女”的贱称,比喻它枝繁头多,可见此植物地位卑微。2011年,按新的分类,藜科整体并入了苋科。实际上原来藜科的物种比苋科多5倍,因而拥兵自重,仍保持藜亚科地位。其中的亲戚有藜(灰灰菜)、甜菜、藜麦,以及咱们都熟悉的菠菜。所以地肤又叫野菠菜。地肤属有35种,我国产7种。生于田野、路旁荒地。若不是被路人踩来踩去,可生长繁茂。亦可田间或庭院里人工栽培。

地肤分布广泛,各地均可野生成长,四川较普遍。春天的幼嫩茎可食用,称作扫帚菜。幼苗味似冬葵,故又称“地葵”。其新出的嫩苗如韭菜一样直接割,长大了可掐嫩尖,从4月一直吃到7月开花变老为止。然后9月结籽,即地肤子。佛教的创世论就认为人类远祖吃地肤。

《长阿含经·世记经》说:众生初来到刚形成的新世界,吃过“地味”之后,就留在地面上了。地味吃光后,产生了地皮。地皮吃完后又生出了地肤。吃完地肤后,地面上开始长出稻谷。众生吃过稻谷后,才有了男女的区别。先不说宗教传说的荒唐,地肤从未被吃光过,而且如今还很茁壮。

地肤嫩苗可炒食或凉拌,也做馅包饺子或包子,还可做粉蒸菜,拌点麻油和蒜末。吃不了可烫后晒成干菜贮备。北京的大懒龙连锁小吃店,还做了地肤菜团子,6元一个,外皮有粗粮,有蒸的和油煎的两种。日本秋田有的店用地肤子装点寿司,看上去很像鱼籽酱。叫作とんぶり,即“陆鱼子”或“山鱼仔”。扫帚菜口感不错,含有和一般野菜相似的营养素,只是不要说“富含”。因地肤草酸较多,食前最好焯水。另外,地肤茎叶含光敏性物质,大量摄入后可能会增加皮肤日晒损伤。不过,地肤在民间和传统医药中,一直也入药的。

地肤自古就是治疗皮肤病的药材。乡民有瘙痒之疾,常取全草熬水洗浴。地肤果实五角星形扁球状,称为地肤子,也可入药。黑龙江省五常、双城、绥化等地是地肤子的主产地。地肤苗与地肤子中的三萜皂苷等活性成分,具有抗炎、抗过敏和抗搔痒等作用。另外,地肤中的肉叶云香碱、哈尔满等生物碱,也具有治疗湿疹与真菌所致的癣类皮肤病的作用。鲜地肤挤汁擦于皮肤患处,可缓解湿疹等引起的瘙痒。现有地肤提取物供应。地肤也作饲料,羊比较爱吃鲜苗,牛喜欢吃干草。马干鲜都不吃。正因为成熟期的地肤种子含有皂苷类、生物碱和硝酸盐等,牲畜长期大量食用会中毒,甚至死亡。

地肤,土地之皮肤。秋后干枯的茎硬如铁,顶梢又极其柔韧,砍下的全株很适合扎扫帚。不过,地肤扫帚比较稀疏,只适用打扫干净度要求不高的户外,不适合扫室内。浙江仙居县上张乡邵弄村,农民普遍种植用来做扫帚。四川简阳市石桥镇迴龙村,已形成种植、加工于一体的扫帚草产业。藜科植物普遍耐盐碱、干旱和贫瘠,适应性非常强,极易自播繁衍。在北美,地肤干枯时整个植株连根脱落,像风滚草一样被风吹走,滚到有水的地方驻扎扩散开来。地肤种类很多,有绿色、黄色和红色不同品种,有些整个植株呈美观的球状。经园艺栽培变型,一些品相好的品种,作为绿化植被被用作观赏植物。日本从奈良时期就有很多地方种植观赏性地肤。现在面积最大的是关东茨城县地肤山,每年吸引大批游客去观光。由春到秋,地肤呈现由绿到红,最后成紫红色,宛若随季节更换衣裳。9月后去景区,置身一片壮美的火海之中。上海浦东世纪公园从2015年开始,也种植了2万平米的红叶地肤。2018年9月荆州的金湾花海开园,也种植了观赏地肤。南京郊区个别景点也有零星分布。不远的扬州瘦西湖内,石壁流淙西边的花圃中,也可欣赏到它的姿容。地肤还培育出一些用于插花的漂亮品种。

 

(江苏省药理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