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味的野米,我们曾丢弃的宝贝

江苏省药理学会

中国古有六谷,《周礼·天官·膳夫》曰“凡王之馈,食用六谷”。后世变成了“五谷”:稻、黍、稷、麦、菽。

丢掉的一谷是

唐代以前,一直是粮食作物。菰米也叫雕胡,因其软糯口感和浓郁香气,加上产量稀少,被作为贡品献给帝王,奉为米中至尊。古人诗句中,都是以赞美的口气描写享用菰米饭

Zizania,禾本科稻族菰属水生草本植物,亦称蒋。之米,看似种子,实际上与水稻、小麦的籽粒一样是果实,即颖果。只不过果皮与种皮融合在一起了。籽粒瘦长,长约1.5cm,表皮近黑色。

有人第一次见到菰米,以为是一堆小铁钉。粒芯是白色的。

菰属起源于北美,现有4个物种:

中国及周边东亚地区的是Zizania latifolia。种加词latifolia意即“阔叶的”,古时确实曾用菰叶包过粽子。北美有3个种,主要是水生菰Z.aquatica沼生菰Z.palustris两种,都是一年生的。另有一种较少的得克萨斯菰Z.texana,与中国的阔叶菰同为多年生的。它们之间很可能是通过白令陆桥传播的。

野米

与其他五谷不同,一直处于半野生状态,顶多有个别半驯化种质资源。因而也称作“野米”Wild Rice,这个叫法是欧洲人开的头。

虽然中国人作为粮食放弃了这种谷物,但远在万里之遥的北美,仍有野生菰米。那里的印第安原住民,世世代代保留着吃菰米传统。这种植物是自然生长的,无需任何耕种。谷粒成熟后也无需收割,划独木舟入水,直接把成熟的菰米敲打下来收入舱内。带回去烘晒干去壳(颖)脱粒。

17世纪,有位法国探险家亨内平Louis Hennepin神父来到北美,美国明尼苏达州的亨内平县Hennepin County,就是以他名字命名的。他描述了第一次看到印第安人在湖中收获菰米的情景。

他不认识菰米,仅凭外观称之为水生燕麦。后来发现的生长习性更像水稻,于是又改称之为野米(wild rice)。的属名Zizania就来自法语zizanie(野生稻)。由于它是当地印第安人的传统食物,又被称作印第安大米

如今的主产区是在北美五大湖区,全世界70%的“野米”均产自加拿大的萨斯克切温省,也被称作加拿大米

那边的湖水来自冰川,这种形状细长的米也叫做冰湖松针米

北美的具有重要的生态意义,成熟季节支撑着全球半数迁徙性水禽的越冬。中国古代也曾给过它“雁膳”的雅称。

家蔬

非常可惜的是,菰这种植物在中国由于真菌感染而产发生了变异,菰米几乎绝迹。现在大家吃的茭白,或称茭瓜,就是茎部感染后生出的“”,也就是一种植物“瘤子”。生茭白就不能结米。

唐朝末期,水稻种植开始大面积扩大,成为人们的主食。菰米采收相对比较困难,且产量很低,还易生茭白而颗粒无收收。因而作为谷物被“淘汰”出局,反而转身进入蔬菜领域。

好在它也争气,茭白的味道和营养也不错。做不了谷物王子倒成了蔬菜贵族,也算是的华丽转身。南宋时期,人口大增,水田都改作稻田,就基本失传。此时诗人咏也是多指茭白(菰首)了。比如陆游诗中:菹有秋菰白,羹惟野苋红。

又有:菰首初离水,姜芽浅渍糟。

美味

菰米的吃法与大米基本一样。虽然长得丑,但口感却很好,带有特殊的果仁香味。印第安人的吃法较原始,和咱们不一样,咱们是蒸煮,他们是炒熟了吃。

菰米的乌黑皮层轻薄可食无需去掉,因此保留了更多的营养成分,从营养价值上优于糙米(包括紫米)。比起白米,蛋白质含量是2倍,纤维含量是3倍,叶酸含量是5倍,足可与燕麦媲美。

菰米含有多酚类物质和γ-氨基丁酸等活性成分。表层黑紫色的花青素,是高效的天然抗氧化剂,其抗氧化值(ORAC)是蓝莓的4.4倍。储存条件好可存放数年不变质。

菰米的抗性淀粉含量和膳食纤维较高,因而升糖指数明显低于米面。

毕竟菰米属于糙米,蒸煮前需要用水先浸泡4-8小时,有的甚至时间更长。加水量为菰米的3倍。菰米这么好,只是产量太低,供应有限。因而价格较贵,被称作“谷中的鱼子酱”!目前国际上大多数产品直供欧洲及美国市场,仅有少量进入中国市场。

国内有的饭店,在白米饭上用菰米(野米)做个点缀。完全用菰米做饭,未免太奢侈。也有的是与各种素食或虾仁搭配制作沙拉,有点像藜麦的吃法。安徽铜陵金陵大酒店用它做招牌,声称这里是李白吃过菰米的地方!

复产

中国人并没有忘记这一“谷”,明清时期依然有人在吃。它在中国也没有完全绝迹。国内在某些湖泊沼泽地区,仍发现有少量野生菰米,不过产量极低。至今广东潮州人一直保持对这种野米的记忆,时不时用它来煲个甜汤。

别看美国、加拿大超市上的蔬菜琳琅满目,尤其是中国进口的蔬菜几乎应有尽有。但就是禁止咱们国内的茭白入境。这是出于生物资源保护,怕亚洲来的茭白所携带的真菌污染了北美的野生,造成灭顶之灾。其结局类似于当年欧洲殖民主义者侵入北美,带去天花等病毒,给印第安人造成毁灭性打击。西方殖民者们对待印第安人还不如野生植物。

美国人也意识到菰米的好处,需求量增大,20世纪50年代初期开始在明尼苏达州人工种植。的生长基本和水稻一样,毕竟在2000万年前是一家。人工种植的,要比野生的植株矮些,但籽粒更大。

的人工种植最难解决的是收获。稻麦等人工驯化作物,整片地的庄稼成熟期接近,而且不自动脱落。而在接近成熟时谷穗开始是淡绿色,然后有先有后呈现深褐色并逐渐加深,完全成熟会自然脱落掉入水里。未经驯化好的野生植物成熟期不一致,给收获带来很大不便。

现在加拿大的菰米收获已由气动船替代了独木舟。有个特制的拖盘在水面上轻扫草穗,能高效地收集掉落的野米。但远未解决成熟一致和籽粒脱落问题。

中国现在也在为人工种植做恢复种粒品种的努力。2020 年,浙江湖州古称菰城,开始进行培育试验。海南等地也有试种。但要使成为驯化作物,必须考虑改良落粒的性状,以满足收割机的要求。再就是提高产量。目前正在通过基因编辑等先进技术,来解决这些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