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蘑的真真假假

 江苏省药理学会

鲜味物质中有谷氨酸、甘氨酸、天冬氨酸等氨基酸,以及肌苷酸和鸟苷酸等核苷酸。其中的鸟苷酸是蘑菇等真菌的特色呈味成分。古代先民很早就知道利用蘑菇给菜肴提鲜,名声最广的蘑菇当属曾列入草原八珍的“口蘑”。

蘑菇是中国人对所有大型真菌子实体真菌的通称。口蘑则是满汉全席之类菜肴专门注明的蘑菇种类。

字义上是“张家口的蘑菇”,泛指生长于蒙古草原或林地边缘的蘑菇。“蘑菇”二字就是音译自蒙古语,汉族传统曾经一直是称作菌子

张家口为主要代表的长城关口,以前是草原文明与农耕文明之间大宗贸易的重要通道和集散地,蒙古草原与中原出产的物资由此进出交易。经此输入的蘑菇便被称为口蘑。虽说自宋元时期蒙古草原的蘑菇就流向了中原,但“口蘑”的叫法是到清朝中期后才出现的。

口蘑定义上便知,它并不单指哪一种蘑菇,而是塞外蘑菇的统称。当然,其中有些品种也不仅限于蒙古草原一带,有的在东北、西北,以及云贵高原也有分布。从草原输入口内的“口蘑”肉质肥厚、味道鲜美、香气浓郁,因而久负盛名。其中最上品的是香杏丽蘑蒙古白丽蘑。然而遗憾的是,虽然“口蘑”中唱主角的是香杏丽蘑蒙古白丽蘑,主要靠此二位撑“口蘑”台面,但它俩却都不是分类学上真正的口蘑属真菌。

香杏丽蘑

Calocybe gambosa白蘑科 丽蘑属。伞盖白色或淡土黄色至深蛋壳色,边缘内卷。因干品有类似杏仁的香气而得名。又名虎杖香蕈、虎皮香蕈、虎皮香杏,商品名有香杏、香杏片等。山西五台山所产的称“台蘑”。

蒙古白丽蘑

Leucocalocybe mongolica白蘑科 白桩菇属,旧称蒙古口蘑。伞盖白色,球形至平展,光滑,初期边缘内卷。又名云盘蘑、银盘或营盘。

口蘑”中还有个产量更大的大白桩菇鳞盖白桩菇,也都属于白蘑科 白桩菇属。个头虽大,但比起香杏丽蘑蒙古白丽蘑来,香和味都要差一大截。另外还有一些小品种,在贸易中都是作为低档货给“口蘑”充数的。

因此,白蘑科Tricholomataceae,有时也只好从俗称作口蘑科。其实该科真的另有个口蘑属Tricholoma,但口蘑属的成员却没有几样充当“口蘑”角色。

比如享誉中外的松口蘑,虽说是口蘑属的,但它凭借享誉中外的“松茸”名气,根本不屑叫“口蘑”。

替身

口蘑”们大多是共生菌,也就是以菌根形式与植物相互依存。相对于容易人工栽培的腐生菌,共生菌较难被驯化。因此市场上“正宗”的口蘑越来越少,甚至有钱也不一定买得到。就连内蒙草原上很多饭馆都亮不出“口蘑”的招牌了。上世纪中叶我国从欧洲引入了双孢蘑菇Agaricus bisporus,也就是菜场里那种普通的半球形白蘑菇。它是世界上产量最大的栽培食用菌,而且如今中国成了它最大的生产国。正宗口蘑买不到,可巧它的外表有些像蒙古白丽蘑,商家正好张冠李戴,用它顶做了“口蘑”的身份。

双孢蘑蘑菇科(也称伞菌科)的,跟口蘑(白蘑科)并不在同一个科。只看伞盖正面都是白的,看不出区别。区别它们要注意菌褶。口蘑的菌褶大都是白色或奶油色,而双孢蘑菇的菌褶是粉色或黑褐色的。双孢蘑菇的菌柄上有宿存的菌环,口蘑大多没有。

鲜菇还好鉴别,干菇就更令消费者迷惑了。随便找白灵菇等浅色食用菌就很容易冒名顶替!去内蒙坝上,小店里到处兜售的白菇酱,用的原料基本是以廉价的杏鲍菇为主!

身价

口蘑因产量小而价格昂贵。《舌尖上的中国》第二季里讲述,上等的口蘑晒干后可卖2000多元一公斤。

能卖出这么高价不无道理。口蘑味道鲜美,细腻软滑适口,既可炒食煲汤,又可焯水凉拌。与之搭配的多是豆腐、鲜笋、鸡蓉之类。比如名馔“南北炖”,就是用北边的口蘑+南北的竹笋

由于口蘑的生物学特性是菌根菌,目前没办法纯人工种植。国内外都有小批量实验成功,但远达不到商业化生产规模。

近年来草原牧区注重了的环境保护,锡林郭勒盟、乌兰察布市、赤峰市、呼伦贝尔市、通辽市和张家口市北部等草原自然分布区,口蘑产量有小幅度回升。尤其是锡林郭勒盟南部的灰腾锡勒,更是蘑菇的集中产地,素有“蘑菇梁”之称。

张家口坝上农科所不甘落后,在1985年就开展了人工驯化栽培实验,并于1990年获得了初步成果。由此张家口北部县区形成了口蘑生产小气候。其中的康保、尚义两县还荣获了“中国口蘑之乡”称号。但目前仍属于半人工半仿野生栽培,

无法形成规模化生产。有机会去坝上旅游,别忘了品尝一下当地道地的口蘑。夏天的雨后,香杏丽蘑蒙古白丽蘑等佳品口蘑在牧场上形成蘑菇圈蘑菇圈在英格兰叫“仙女环”(Fairy Ring),传说是仙女们以蘑菇为桌围圈起舞形成的。实际是菌丝在土壤中向四周呈辐射状生长,形成蘑菇们特有的“圆桌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