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高校新引进博士顺利通过首聘期考核的建议

建议人:南通大学刘兆国副教授

推荐单位 江苏省药理学会

 

 对于高校新入职的博士来说,首聘期考核是他们必须要面对的一个拦路虎!之所以说是拦路虎,是因为现在很多高校都加大了对于新引进博士首聘期的考核力度,一旦连基本的“合格”都达不到,很大可能要离开所在的高校,我所在学院已有两位新引进博士经历了这样的结局。此外,很多高校还采取“非升即走”的人才政策,这对于很多新引进博士来说压力无疑更大。高校之所以采取首聘期考核这样的人才政策,目的就是为了检测新引进博士的“成色”,这也无可厚非,因为事实已经表明相当一部分博士在离开导师之后,找不到发展的方向,或是失去了研究生期间养成的埋头苦干的品质,这是一个很常见的现象,同时也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因此,对于新引进博士来说,如何顺利通过首聘期考核是他们后续能否有更好发展的一个前提和基础。针对这一问题,本人给出一些浅显的建议或应对策略,旨在为新引进博士顺利通过首聘期考核提供一些参考。

  1. 新引进博士要迅速找准研究方向,克服困难并充分利用晚上及周末时间

对于本人所在学院新引进博士来说,我发现了一个非常普遍的现象,那就是很多新引进博士在至少一年内找不到自己真正要从事的研究方向。为何会出现这种现象,我总结了以下几点原因:一是新入职博士在第一年要进行岗前培训,这个岗前培训往往包括校级培训和省级培训,时间周期至少在半年以上,不定期的需要参加各种培训会,此外,还要视频学习有关教师资格证考试的教学内容,同时要学习并掌握四本有关教师资格证考试的书籍。说实话,这些培训对于新引进博士来说却是很重要,但也必须看到一点,你根本没有足够时间静下心来去做科研了,这个我想对于每个新引进博士来说,都是真实感受!二是新引进博士刚到工作岗位,没有自己的实验室,因此要一点点搭建自己的实验室,很多东西都需要购置,我想这个没个几个月是不可能搞好的。三是新引进博士因为不是研究生导师,刚到工作岗位,学院一般不会安排研究生给他们,这样的话实验就只能自己动手去做,而第一年因为各种培训+搭建实验室等,根本没有时间去动手做实验。这也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但我们必须要想办法解决这些问题,如何解决?结合我自身的经历,主要有以下对策:

(1)迅速确定研究方向。对于大多数博士生来说,刚入职后的研究方向首先想到的是博士阶段科研方向的继续,但这里头也存在一个问题,那就是很多博士毕业后会和实验室的导师签一个协议,大概的意思就是在毕业后五年不准从事和导师同一个方向的科学研究。所以针对这一情况,我们就必须要尽快选定自己的研究方向,但这个研究方向又不能完全背离博士期间的研究方向,不然会落入没有任何基础的不利局面。研究方向的选择我认为主要遵循两点:一是短时间必须大量阅读文献,只要是围绕博士期间研究方向的扩展和外延,举个例子,博士期间若从事中药抗肿瘤研究,那么你可以尝试针对顺铂化疗所引起的副作用来展开,因为这里头顺铂化疗还是针对肿瘤,但你的方向又不局限于肿瘤,而是外延性的研究,如顺铂肾毒性、顺铂神经毒性等,你可以从如何有效降低顺铂肾毒性或顺铂神经毒性入手,从中药复方或制剂中找寻能够降低顺铂肾毒性或顺铂神经毒性的药物,并对其作用机制开展深入研究。这只是举一个例子,每个博士都有自己的实际情况,因人而异,对症下药。二是研究方向的选择,一定要自己感兴趣,兴趣很重要,没兴趣你会没有前进的动力,长此以往势必不利于发展。

(2)努力克服实验条件不足的困难。新引进博士实验条件短缺现象非常普遍,但这个问题不是没有解决办法,从我自己的角度来说,给出以下建议:一是迅速和本学院与你研究方向相近的老师或领导组成团队,你可以主动申请加入他们的团队,也可以在学院领导的介绍下加入他们的团队。有了团队,研究方向就能很快确定,但需把握一点,方向可以相近,但一定不要完全相同。有了团队,就可以使用团队的平台开展研究,甚至这个团队会安排研究生给你指导,这样一来,你就有做实验的学生了。当然,加入其它团队要考虑的因素还有很多,比如你的研究方向最好能与想要加入团队的研究方向互相补充,这样可以实现共赢。此外,还有一点必须要正确和理性面对,那就是发文章时的署名问题,这历来都是比较重要的事,这方面我觉得个人的情商以及沟通非常关键。

    (3)充分利用晚上和周末时间。新引进博士虽然面临各种培训,但晚上及周末一般是比较空闲的,个人认为,晚上及周末可以充分的利用起来,一些实验可以提前做起来,而我发现,很多新引进博士晚上或周末根本不来实验室,白白的浪费了做这些时间。我们应该树立一个观念,不要小看晚上和周末时间,晚上很安静正是静下心来看文献的最佳时间,周末公共实验室做实验的人较少,不用预约和排队,正是做实验的好时机。

  1. 新引进博士要立即投入到基金项目申报的准备中去

    首聘期每个新引进博士与学校所签订的协议中,排在第一位的就是要在三年内拿到省级以上基金,现在很多高校明确要求必须要拿到国家青年基金。因此,新引进博士必须高度重视和全身心投入到基金项目的申报。谈到项目申报,依据个人的经验来说,我认为有以下几点需要注意:

    (1)前期必须进行大量的文献阅读,一定要阅读近两年内或是最新发表的高影响因子文章。文献阅读非常关键,很多新引进博士刚来到工作岗位,由于各种杂事较多,很难静下心来去做文献阅读,我的经验是每天晚上八点以后要静下心来精度一篇英文文献,一定要坚持下去,每个月至少读15篇以上,同时一定要做好笔记,从阅读文献中找到感兴趣的点,然后围绕这个点再展开,把这个点相关的英文文献尽量全部过一遍,做到心中有数,然后再本子上初步写出自己的科研假说;同时要大量调研已获得资助的基金项目,看看有无类似的基金资助,再确定没有相关基金资助之后,可以围绕所提出的科研假说做一些预实验研究,初步判断假说是否能在预实验中获得验证。如果能够得到验证,那么久坚定做下去的信心。

(2)虚心请教学院同事,特别要多请教已拿到基金资助同事,请他们指点迷津,分享自己的基金申报经历,并请他们对你的科研假说把把关,这非常重要。此外,多向自己的博士生导师请教,最好是能够当面向导师汇报一下你的整个基金申报的构思,请导师从研究意义、创新性及可行性等方面进行点评,重点是请导师指出不足之处,并请导师能够给出一些解决问题的建议。基金申报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到方方面面,只有把每个方面的工作做细、做扎实了,才有可能有所收获。

(3)认真研究已获得资助的基金申报书,学习申报书写作的技巧,学习技术路线的画法,学习申报书写作的逻辑性,学习如何把自己前期的研究成果融入到申报书里面,学习如何凝练科学问题及提出科学假说,以及学习如何选择申报的口子。这个工作一定要去做,而且要研究透彻。举个例子,技术路线的画法,十个人有十种不同的画法,而我们知道技术路线非常重要,一个好的技术路线能让人迅速读懂整个研究的概况,同时也为申报书增色不少。再比如,对于申报口子的选择,可以说口子选的不恰当本子就会凶多吉少。不同口子有不同的资助侧重点,新引进博士在这一块可以说大部分都是小白,因此必须去研究已获资助项目的口子选择,从中找出一些规律或门道。话又说回来,如何获得已资助项目申报书,这个我想就是每个新引进博士各显神通的时候了。

    综上,本文结合作者自身的经历,对如何让高校新引进博士顺利通过首聘期考核给出了一些建议,当然每个博士都有自身的发展特点,这些建议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