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维生素C滥用会引起的中毒

维生素C

缺乏维生素C可致坏血病。在170多年前的一次为寻找坏血病病因的过程,为现代医学,乃至整个科学界采取的“随机对照试验”奠了基。

110年前,人们确定了有个酸的化合物可以预防和治疗坏血病,给它起名叫抗坏血酸。整个“维生素”Vitamin概念的产生,也是建立在这个发现基础上的。之前也有几个营养因子符合维生素的概念。按照发现顺序排名,抗坏血酸定为维生素C。

维生素C

具有烯醇结构的六碳多羟基内酯。它有D型和L型2种光学异构体,真正有生理活性的是L型,叫L-抗坏血酸。而它的对映体D-抗坏血酸,是作为食品添加剂中的抗氧化剂使用的。

维生素C具有强还原性,是体内重要的抗氧化剂。可促进铁的吸收和利用,阻断亚硝胺在体内形成,具有防癌和抗癌作用。另一个重要功能是参与胶原、类固醇等合成的羟化反应。它的食物来源主要是新鲜蔬菜和水果。

成人每日最低需要10mg,不同国家推荐供给量成人为60mg~100mg/d,我国现行是100mg/d。建议不要超过1000mg/d。

药店和食品店里有各种含VC的普通药片、泡腾片和糖果等。许多人将维生素C当成保健品,经常喜欢随时吃几粒。他们大多是受了某些保健品公司和网站上的宣传,误认为吃维生素C是养生之道,多多益善。须知维生素C服用剂量大了也会产生毒副作用的。

维生素C引起的不良反应,恐怕是在水溶性维生素中最多的。临床上报道的有:

胃肠道反应

维生素C属于中等强度有机酸,长期大剂量口服可致恶心、呕吐、腹痛、腹泻、胃酸过多、胃液返流等消化道反应,还可引起胃溃疡疼痛加剧甚至出血。减少剂量或饭后服用,可减轻反应。

泌尿系统损害

长期服用大剂量维生素C可引发泌尿系结石。维生素C在体内代谢的最终产物为草酸,经由尿路排泄。长期过量摄入VC,草酸与钙形成草酸钙的结晶过多来不及排出,增加患肾结石风险。

与草酸盐共存的结晶还有尿酸盐和半胱氨酸盐,这些也都与维生素C代谢有关。

加重痛风症状

若每日摄取超过1000mg,可能会出现高尿酸尿症,引起痛风性关节炎发作。生长期的儿童过量使用,也易使儿童日后患骨病。

血液系统损害:

据报道,每天服用维生素C达5g以上较大剂量容易引起溶血。尤其是镰形红细胞贫血症,及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症(即蚕豆病)患者,可致溶血危象,甚至致命。

维生素C大剂量静注可引起血栓形成。乳儿给予维生素C时间一长,可引起血小板增多。

坏血病反弹

若长期大量服用维生素C,突然停服后,可能会出现坏血病症状。这是由于长期的维生素C“超负荷”,改变了体内代谢机制,维生素C的分解和排泄都比正常加速。一旦停止补充,血液中的维生素C含量会比正常人低很多,可能出现坏血病症状,如牙龈肿胀出血,牙齿松动等。故宜逐渐减量停药。孕妇较长时间大剂量服用VC,胎儿出生后也易引起坏血病。

与此类似,正常剂量的维生素C对提高缺氧抵抗力有帮助。但大剂量服用维生素C,却可降低高海拔缺氧抵抗力,并可降低白细胞的吞噬能力。

影响生育

生育期妇女,每天服用VC2g以上,时间一长会降低生育能力。

若是孕妇则影响胎儿发育。人工流产后的妇女每天服用6g以上,3天即可出现月经性出血。

干扰化验

测定尿糖的方法是利用氧化还原反应,维生素C属于强还原剂。

维生素C剂量稍大或静脉注射后,可使尿糖试剂出现假性高糖。因此验血糖前应停用维生素C,防止检验结果准确性。

维生素C每日口服大于2g,还可掩盖大便隐血试验,造成假阴性反应。

过敏反应

极个别人应用维生素C后可出现过敏反应,如发热、面部潮红、皮疹等。少数人可出现头痛、失眠等。曾有人注射VC发生了严重的过敏性休克。

刺激性

因维生素C的酸性和还原型较强,大剂量高浓度的静脉注射,有可能引起静脉炎。

抗感冒吗?

另外,广为流传维生素C能抗病毒和预防感冒。维生素C确实有利于促进免疫蛋白合成,增加免疫细胞的数量和提高功能活力。但这些结论只是体外研究,或在维生素C缺乏的前提下得出的。对并不缺乏维生素C的健康人,没有依据证明它能预防感冒。

不仅维生素C,凡是需要长期服用各种维生素的,都应咨询医生或药师,切不可自作主张滥用,避免产生不良后果。

还补充一句,论质量,药品级的维生素,要比食品级的保健品,更安全和剂量准确。价格也相对便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