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加快引进的高层次人才适应国内基金项目申报的建议

建议人:徐州医科大学 刘兆国副教授

推荐单位:江苏省药理学会

高层次人才是高层次留学人才和海外科技专家的统称。这类人才往往具有较高的学术造诣,引进这类人才能够明显促进高校或研究机构的快速发展,特别是高校层面,现在高校已经把引进高层次人才的数量和质量作为一项发展的硬性指标,摆在了非常重要的位置。不难发现,高校引进的高层次人才确实很好的促进了所在学科方向的发展,同时通过指导研究生也有力的促进了高校的人才培养。然而,很多时候我们也发现,相当一部分引进的高层次人才在刚回国的前两年,在申报国内各类基金项目时存在经验缺乏、甚至毫无经验的情况,导致基金申报困难很多。为此,我们给出了相关实例,并且针对性的给出了一些解决策略或建议,旨在加快引进的高层次人才更好适应国内基金项目的申报。

一、目前高层次人才国内基金项目申报问题现状

以我校引进的某高层次人才为例,其在海外高校做了8年的学术研究,期间也在国际老牌杂志发表了2篇因子10以上的高质量文章,科研实力较为出众。自被我校以“引进高层次海外人才”身份引进来以后,首要面临的任务就是申报各类国家基金项目,经过几个月打磨之后,申报书第一次呈现在学校几位教授面前,没看之前,教授们满怀期待,而在审阅之后,面露难堪。为何?申报书质量真的是不忍直视。众所周知,申报书中立项依据作为极为重要的环节,理应惜字如金、精心打磨,而该引进人才竟然足足花了三段近2000多字进行综述式的写作,很多常识大家都了解,甚至几个审阅人是相关研究方面的权威专家,根本用不着进行大篇幅的概述,一笔带过足矣。此外,在技术路线图绘制方面也是毫无美感可言,经费预算可能由于不够细心有多处错误。总之,问题太多。后来,慢慢接触该引进人才后才了解到,在海外高校基金项目是由其“合作导师”来负责申报,而他从来没有进行过基金写作的训练,毫无经验可谈,这就导致初次申报时无法很好把握写作的重点,同时对基金申报的注意事项也没有深入研读和揣摩。尤为值得注意的事,这种项目基金申报经验欠缺的情况在同一批次引进的高层次人才中是普遍现象,其他引进人才的申报书质量也是让评阅专家直摇头。针对这一情况,学校层面往往要求申报人基金本子大修,并适当给出修改建议。我们觉得可以采用以下策略改善这一情况:

二、解决引进的高层次人才国内基金项目申报欠缺问题的建议

   (1) 学校组织培训:针对基金申报,对引进的高层次人才开展集中培训

我们往往认为引进的高层次海外人才既然科研可以做的很好,那么基金申报理应没有问题。殊不知,基金申报和发表文章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发表的文章可作为基金申报的研究基础,而研究中发现的未解难题则可以作为基金申报的新出发点。从这个角度来讲,文章其实是基金申报的一部分,发表了好文章并不代表就一定能够把基金申报书写好。为此,建议学校层面可以划出一个时间段,找来基金申报方面的大牛来对引进的高层次人才开展系统性的培训,从小到申报书代码的选择、题目的诞生,大到起决定作用的摘要如何写作、立项依据的层次架构及技术路线的创作等。同时邀请专家对每年基金申报的指南进行详细解读、突出把基金申报的最新变化、需要注意的事项等做出详细解释。此外,还有一点尤为关键,就是请专家在情况允许的条件下,把他们历年的中标基金适时的以PPT形式分享给培训人员,从科研课题的凝练、写作的逻辑、到关键科学问题的把握、再到研究基础的准备等,给培训人员进行系统、集中的培训。这对于从未有基金申报经验的引进高层次人才很有必要。

 (2) 二级学院安排结对:针对基金申报,二级学院内部对引进的高层次人才安排结对

很多时候,高校引进的高层次海外人才短时间内不能立马回到国内,与此同时,可能由于申报人科研实验安排紧凑或由于时差问题,关于基金申报的很多具体问题及其反馈申报人无法及时获取。面对这种情况,建议学院层面应该根据引进的高层次人才所在研究领域,与本院有相同或相近研究方向的教师进行结对,结对的优势在于:(1)由于研究领域相同或相近,可以通过视频或语音方式密切开展学术合作或学术指导;(2)有关基金申报的问题,彼此可以相互交流、相互借鉴,互相学习,同时学院结对人可对学校科技处指出申报书的问题及时反馈给对方,并提醒对方基金申报的一些时间节点以及学院关于基金工作的具体安排等;(3)学院结对可帮助高层次人才打印、核审及递交项目申报书,为对方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4)对于学院结对人,学院可以给与承诺,如果对方项目能够拿到,可以共同使用部分科研经费。学院结对在很大程度上可缓解学院的工作压力,并有效提高学院的工作效率,值得推广。

(3) 引进人才自身多途径、多方式提高基金写作及申报能力

引进的高层次海外人才,顶着“教授”头衔,虽然科研能力很强,但若基金写作能力不够,象鼻也很难在高校有所发展。国内高校的发展体制决定了高校对基金项目的高度重视,同时基金项目也是诸多奖励评定、更高人才称号的标配。所以引进的高层次海外人才必须要有“打铁还需自身硬”的坚定信念,通过多种方式、方法、途径提高自身写作及申报基金的能力。为此,我们也给出了一些建议:(1)充分利用学院或学校资源,多向所在研究方向牛人请教,请他们帮忙修改基金本子,从批判的角度多提建设性意见,并按照修改意见认真修改;(2)加入国内学术团体,多参加国内学术会议,多结交大牛,并保持与大牛的联系,每年基金申报时请各路大牛把把关;(3)养成良好的基金写作习惯,每年都写,多动笔,勤揣摩、善思考,可研究同行基金写作模式、写作技巧;(4)组建优秀的科研团队,团队成员中覆盖学科种类相对丰富些,同时优先考虑有过基金成功申报经验的人才;(5)加强合作,比如与医院医生合作,从临床问题出发,发现科学问题,这样的研究更具意义。

以上就是我们针对加快引进的高层次人才适应国内基金项目申报的对策和建议,各个高校可以进行摸索实践,并采取因人而异的方式灵活运用这些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