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持对学术的开放态度,鼓励研究生的自主创新

建议人:江苏省药理学会青年委员会秘书长

中国药科大学叶慧副研究员

推荐单位:江苏省药理学会

本文从导师与研究生之间的关系出发,分析了导师指导学生进行课题与学生自主创新之间可能存在的矛盾,提出导师应当鼓励学生积极创新、挑战传统理论,以促进科研领域突破性理论的提出和发现。

一、研究生创新与导师现有研究方向、理论之间存在矛盾

在实际的科研工作中,作为一名研究生导师,时常会有这样的困惑,如何才能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对思维活跃的学生,如何引导其更好的发挥其创造才能?对思维相对固化的学生,如何激发、改变其思维模式?作为一名一线的科研工作者,如何能帮助学生突破思维的定式,带动领域的进展?这样一种敦促学生创新的模式,是否会与导师个人学术思想的落实相矛盾?

近期我读到的一个实际事例发人深省。本年8月,NASA 首次破例,以健在人物尤金·帕克(Eugene Parker)命名航天器。他本人在现场目送“帕克号”奔向太阳,开启逐日之旅。“帕克号”是有史以来飞行速度最快的探测器,其探测任务是深入高达 1400 摄氏度的日冕层,对太阳进行观测。尤金·帕克对太阳的研究贡献巨大,他首次提出了太阳风的概念。这一理念的提出,从根本上改变了 20 世纪 50 年代关于太阳系的错误猜想,他本人可谓是创新研究的翘楚。然而,在关于帕克本人的一篇传记中我读到,帕克的“太阳风”理论的提出困难重重。他建立的从太阳向外释放的带电粒子流模型,与他当时所在课题组的导师辛普森教授所坚信的太阳大气层是静止的理论南辕北辙。两人都无法说服对方,辛普森教授要求如果帕克坚持该理论,将与他划清界限。在此之后,由于帕克提出的这个开创性理论挑战了当时物理界的经典理论,没有一家学术期刊愿意接受他的论文,直到《天体物理学报》(Astrophysical Journal)的主编钱德拉塞卡教授接收了他的成果,并在数年之后通过俄罗斯发射的观测站传回的数据终于得以验证。

帕克的经历对我的触动很大。在研究生的科研经历中,往往有电光火石的一瞬会提出一些天马行空的想法,但是或因为与导师或实验室的大方向相悖、现有实验条件的不满足或是对理论缺乏深入的思考和坚持,丧失了取得一些突破性结果的机会。像帕克的导师辛普森教授,如果能采用开放、兼容并包的态度对待帕克和其他提出动态太阳大气层理论的话,势必对该理论的推动以及他个人的科研方向甚至整个学科的发展大有裨益。然而,他固有的研究领域和理论限制了想法,导致他对帕克的理论不屑一顾,最终导致他坚持做了保守理论的卫道士。

 

二、解决研究生创新与导师发展个人研究方向的对策

帕克与其导师的经历提醒我们作为研究生的指导老师,一方面,应当鼓励学生们大胆的、创新的想法的提出。尤其当学生由于眼界和知识水平不够的时候提出了略显幼稚的想法,导师应该更多的给予鼓励,保存其自信心和钻研精神。待学生的知识和技术储备到达较高水平的时候,他们才有能够进行自主科研创新的“软实力”。

另一方面,我们应当以包容、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对学生提出的突破性、创新性的想法保留空间。纵使与指导老师现有的想法相悖或无关,不妨也给予尝试的机会和资助予以鼓励。双管齐下,想必能促进教学相长,更好的促进科研领域理念的突破,推动我国科研事业的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