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 | “地震云”可预测地震、雾霾中含耐药菌、挂面有塑化剂?!看看专家怎么说

9月16日到22日是我国的科普日宣传周,今年的主题是:创新驱动发展,科学破除愚昧。从2004年起,我国把每年九月的第三周确定为全国科普日宣传周。这几天里,科学家和科普人员会围绕大家关心的一些话题解疑答惑,传播科学知识。1

“地震云”真的能预测地震吗?

今年8月8日21时19分,四川阿坝州九寨沟县发生7.0级地震。随后,所谓“地震云”的说法又出现在了网络上,看似形状怪异的“放射云”“排骨云”“鱼鳞云”等都成了“地震云”。2

中央气象台首席预报员张涛表示,在气象学界没有“地震云”这样的词。既然气象学领域都没有这个词汇,那么这个所谓的“地震云”又是怎么来的呢?3

张涛认为:有的人在天上看到了一些他平常没太注意到的、或者说没见过的、看上去似乎比较怪异的云,然后在此前此后,或者附近什么地方又发生了地震,就把这两者联系起来,给它取名叫“地震云”。

发生地震和天上的云彩到底有没有关系呢?张涛说:一种类型的云可能绵延几百公里,地震的震中基本上就在一个点,把这作为因果联系、选择性的提取,进而观测现象的方法本身是非常荒谬的。

雾霾中含有抗生素耐药性细菌?

秋冬时节临近了,各地雾霾天气会逐渐增多,雾霾又成为公众经常提及的“热词”。近年来,网络上关于雾霾的谣言也流传很多,甚至有传闻说,北京因为雾霾严重污染,空气中含抗生素耐药性细菌,呼吸这样的空气将导致药物失去作用。那么,事实又如何?4

“细菌的耐药性其实和致病力完全是两个概念”,北京大学医学部教授邓芙蓉说:“只有有致病力的细菌才可能会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在我们日常生活环境当中其实有大量细菌存在,不仅是在空气当中,在每个人的口腔、消化道、呼吸道等都存在大量的细菌,但大部分的细菌都是非致病性的微生物,所以大家不必要恐慌。”

棉花做肉松、肉制品含胶、挂面有塑化剂?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安全老百姓最关心,这方面的流言最多也最盛行。今年5月下旬,多段浸泡肉松面包上的肉松视频在网上流传,拍摄者声称这些肉松是棉花做的。

中国肉类食品综合研究中心高级工程师李家鹏说:虽然肉松和棉花看起来都是絮状物,但是它们的组织状态和颜色,还有其他的一些感官看上去明显是不一样的。6

生活中,我们吃的很多肉食品,火腿肠、午餐肉等在加工过程中都使用了卡拉胶,食品添加卡拉胶有害吗?

中国肉类食品综合研究中心教授王守伟说:一提到卡拉胶,就马上想起粘皮鞋的胶,想起粘玻璃的胶,也想起建筑用的粘木头的胶……实际上,卡拉胶是海藻多糖,是从天然海藻当中提取的多糖物质,但是它有黏性,肉制品当中有些卡拉胶能够提高乳制品的嫩度,使它的附水性、口感更好。7

挂面是我们生活中再常见不过的食品了,它可以用火点燃,于是有人说,现在的挂面中都含有塑化剂和胶,这是真的吗?

中国农业大学教授沈群说:“东西可燃实际上有三个条件,一个是可燃物,再一个要有氧气,第三个要有一定的温度。对于面条来讲,它是由面粉组成的,而面粉里面含有淀粉和蛋白质,淀粉和蛋白质都是可燃的,因此用面粉做出来的面条当然也就是可燃的。

住在核电站、PX项目附近安全吗?

在现实生活当中,天然的辐射无处不在。但很多人们最关心、最担心的辐射,是核辐射。核电站到底安不安全?核废料是否会危害我们的健康?住在核电站旁边就没有安全可言了吗?

华龙国际核电技术有限公司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徐鹏飞说,核电是一种非常好的能源。像华龙一号,单台机组120万千瓦,每年发电90亿度左右。它的二氧化碳减排相当于600万吨标准煤,相当于造了一个类似于北京市海淀区那么大的森林公园。而且现在监管部门完全按照全球的最高标准、最高要求在进行监管。

 

与核电站同样饱受争议的还有PX化工项目。中国化工学会学术交流部主任助理孙沙沙说:公众无非就是担心PX是不是致癌,是不是有毒,是不是易燃易爆。PX在常温、常压下是一种液体,无色透明,具有芳香气味,无论是毒性还是爆炸性、致癌性都和汽油类似,其主要的下游产品就是衣服和矿泉水瓶等。

相信科学 远离愚昧 普及科学 惠及全民

层出不穷的各类谣言不仅给老百姓的生活带来极大困惑,也阻碍了国家经济发展。有些毫无事实依据和基本的科学逻辑,有的做了剪辑、嫁接,或者把个体问题演绎成普遍性问题。很多谣言,即使被证明是错的,很多人也抱着“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态度,不断演绎甚至扩散,以讹传讹。

谣言不破,日子难过。谣言对社会的危害性不容轻视。尤其当下是互联网时代,越来越多的人习惯上网查找科技词条,因此,科技词条的准确性、科学性十分重要。目前,中国科协和百度百科合作,集结2000名科学家,对社会热点事件涉及到的词条进行权威编辑、修订和认证。要建设创新型国家,科技创新、科学普及,必须齐头并进。科普不到位,科技创新难。发达国家的经验也告诉我们,科学技术的进步和普及构成了社会进步的一个内在动力。没有全社会公众科学素质的普遍提高,就难以建立高素质的创新队伍,就难以使科技成果快速有效地转化。只有把全民的科学素质提高上来,中国才能顺利地实现从制造业大国向创新型国家的华丽转身。从这个角度来讲,我们也可以把今年科普日的主题换一个顺序来解读:科学破除愚昧,创新驱动发展。

 

 

 

本文来源于微信公众号:央视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