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药理学会
在植物世界里,唯一一种在地上开花,却在地下结果的植物,就是“花生”。
花生
Arachis hypogaea,豆科 落花生属草本植物。本名落花生,种加词hypogaea意即“地下生的”。北方有长生果、长寿果、长果等叫法,闽台则称地果、地豆、泥豆,其他还有番豆、金果、豆凤、a土露子等别名。
落花生属有80余种植物,无一例外全部原产于南美洲。栽培花生是2个野生花生品种杂交后自然产生的四倍体植物。
花生被西班牙人带出美洲大陆后,现如今在世界大部分国家都有栽培,其中印度种植面积最大,但总产量中国第一。我国除西藏、青海、宁夏三省外都有种植,以山东省最多。
落地花生
花生的花开败后,其子房柄伸长成针状,插入土壤中,生出的幼果在地下成熟。真的是落花而生。
这种奇特习性,正是为了适应南美洲这一地区比较干旱,风力较强的气候环境形成的。经过几百年的引种,至今花生仍旧保持其喜欢沙地的本性。要不是人类将其捋直,它们的植株仍旧会棵棵匍匐在地面上,不敢站立。
花生的麻屋子外壳实际上是果皮,那层红帐子内衣才是它们的种皮。
种皮也叫花生衣,大多是深浅不一的红色,还有其他颜色,或是条纹的。比如黑花生,这层帐子实际上非真正的黑色,而是深紫色的花青素太浓了造成的。搓掉皮,里边的花生仁仍然是白胖子,跟普通花生无差别。历史上花生主要分两次传入中国。第一次是17世纪晚明,在福建从南洋群岛传入了小粒花生品种;
第二次是在19世纪末晚清,在山东传入了美国改良后的大粒花生品种。当然,还有几次小范围传入。比如晚明隐元和尚东渡日本,带过去了四季豆(日本因此称隐元豆),并托人将日本已有的花生种子带回老家福建福清。
山东省花生的种植面积约占全国的1/4,产量约占全国的1/3,居全国第一位。全国出口花生有山东青岛大花生、四川天府花生、福建衙口花生三大名牌。
不过,中国某些文人历来有附会历史事件的传统,编出古老的名人或事件的故事与后世挂钩。比如安徽的《新安晚报》,2014年编出故事,说安徽特产六安徐集的花生糖“相传北宋时期,宋徽宗在汴梁微服私访时就品尝过”!
至今六安当地仍借这个虚构的故事,“提升”产品的历史意义和文化价值。另外,古籍中偶尔出现的花生或落花生名称,实际是薯蓣科植物黄独的别称,亦称香芋。
日常美味
花生甘香,非常符合中国吃货的美味条件。花生虽然与玉米、红薯、土豆等作物引进的时期相近,但它不像其他作物以饱腹为主要目的,而是作为小吃和油料培育的。中国人民动用了世界上顶级的饮食智慧,开发出不计其数的花生食品,成为全国重要的副食品之一。
花生可生食,也可煮、可炒、油炸,从佐餐的佳肴到下酒的小菜,水煮、五香、醋拌随时可见。
一些菜肴里也不乏它的身影,如宫保鸡丁、猪脚炖花生、八宝菜等。加花生碎的菜肴和糕饼也多了去了。
花生牛轧糖、鱼皮花生、花生粘、花生酱、花生奶、花生酪等风味食品流行于全国各地。
花生芽外形酷似大号的豆芽,洁白如玉,营养和口味俱佳。花生芽中的白藜芦醇含量比花生米要高一百倍,具有抑制癌细胞、降血脂、防治心血管疾病、延缓衰老等益处,属于健康食品。
花生壳可制作混合颗粒饲料,也是培养蘑菇的良好原料。
花生深刻渗入到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中,并成为喜庆节日和过年的必备零食。难怪有人很希望它就是中国原产。
优点缺点
花生堪称“植物肉”,花生仁含油率50%左右,蛋白质27-30%,碳水化合物6-23%。含有丰富的维生素E、B1、B2、B6等。它比大豆的含油量高得多,蛋白质略低,但超过一般食品。
在欧洲,一开始花生也没得到重视,它的英文名peanut就被用来形容人或物渺小。直到发现可以榨油,成为油料作物后,才开始在农业圈里占据了重要地位。花生油脂中丰富的亚油酸,有助降低总胆固醇含量,对心血管疾病有很好的预防作用。花生中的花生四烯酸,可促进大脑发育和视网膜形成。
花生还含有植物甾醇、皂角甙、异黄酮、白藜芦醇等对人体有益的活性成分。这些活性成分有利于降低2型糖尿病的风险、增加大脑记忆力等。为了较多保留花生中的这些植物活性物质,最健康的食用方法就是水煮。生吃也行但不提倡,生花生中含有胰蛋白酶抑制剂,吃多了妨碍蛋白质的消化吸收。
花生红衣可抑制纤维蛋白的溶解,增加血小板含量,从而增加凝血效果,缓解血友病患者的出血症状。但对于血液黏稠度高的人来说,这就不是好处了,反而会增加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这类人吃花生要去皮。
不宜多吃
花生高脂,属于高能量食物,不适合多吃。参照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建议,每日摄入大概10-12颗花生为宜。
安全食用
花生米易污染产生黄曲菌毒素,能致肝癌。不要吃霉变的花生,尤其是陈花生。
个别人对花生过敏,欧洲人过敏者多于亚洲人。正规加工食品中若含有花生成分,都将其标出作为警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