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药理学会中药药理专委会南京中医药大学徐庄校院企联合实验室2025第一期学术交流会顺利举办

2025年1月11日,江苏省药理学会中药药理专委会名誉主委、南京中医药大学江苏省中药与药效与安全评价重点实验室陆茵教授率学会中药药理专委会会员与学会团体会员单位东部战区医院全军普通外科研究所所长任建安教授课题组会员,在徐庄百家汇的灵山实验室成功举办了2025年第一期学术交流会。此次交流会以“促进基础研究与临床研究的交叉融合”为核心目标,旨在通过深入沟通,实现基础与临床、中医与西医的深度融合,碰撞出新的思想火花,为未来的研究成果转化和临床应用奠定坚实基础,更好地服务于临床实践。

会议伊始,任建安教授课题组与陆茵教授课题组分别对各自的研究方向、团队构成及取得的科研成果进行了详细介绍。随后,来自不同研究领域的专家学者依次进行了精彩的学术报告。 

首先,刘培钊博士带来了主题为“肠道炎症信号平台的机制与干预”的精彩汇报,刘博士从临床实际出发,深入剖析肠道炎症的根源,通过一系列严谨的研究,揭示了STING在肠道炎症反应中的关键枢纽作用,通过锚定高尔基体/内质网膜,调控多条炎症相关信号通路。更令人振奋的是,团队发现,靶向干预STING,尤其是补充代谢小分子,能有效调控肠道炎症,助力疾病恢复与缓解。此外,他们还在积极探索免疫代谢轴的新调控机制以及膜非依赖性炎症信号平台,为肠道炎症的治疗带来了更多希望与可能。

随后,吴文琦博士带来了“应对多重耐药菌:从基础研究到临床应用的创新探索”的汇报。面对严峻的细菌耐药形势,吴博士深入剖析了细菌复杂的耐药机制,其中重点介绍了酶水解抗生素。在临床研究中,团队还聚焦于细菌毒素等方向,致力于从基础研究迈向临床应用,为攻克多重耐药菌难题探索新路径。

黄金健副教授带来了关于“腹腔开放创面保护材料的研发与转化”的汇报。他首先向大家介绍腹腔开放创面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健康,因此开发一种能够有效保护腹腔开放创面的材料,对于提高患者术后恢复质量、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黄教授在汇报中详细介绍了团队在腹腔开放创面保护材料的研发历程,以及相关材料的转化应用与临床效果。他表示,随着生物材料技术的不断进步和临床需求的不断变化,研究团队将继续致力于材料的优化与创新。

韦忠红副教授与大家分享了“清热解毒药抗肿瘤的生物学基础——肿瘤胞内微生物”,从全新的视角开展了清热解毒法抗肿瘤科学内涵的研究。她首先强调肿瘤胞内微生物在肿瘤全周期中的关键作用,借助实验数据与临床案例,详尽阐释其种类、分布及与肿瘤细胞的互动机制。谈及清热解毒药的抗肿瘤潜力,韦忠红副教授认为其优势在于多途径干预,尤其是调节肿瘤胞内微生物,打破其与肿瘤细胞的共生平衡,遏制肿瘤生长。她还分享了团队在该领域的研究积累。汇报引发热烈讨论,大家认为这拓展了肿瘤生物学认知,为中医药现代化抗肿瘤研究注入新活力,期待后续深入探索,助力肿瘤患者治疗。

赵杨教授围绕“血管-免疫crosstalk”主题,借助转基因小鼠模型和新型成像系统,以直观、生动的可视化方式,全方位、多维度地向与会专家学者展示了中药在调控肿瘤微环境方面的独特功效与作用机制。赵杨教授的系列研究成果,不仅为中药在肿瘤治疗领域的应用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和实验支持,也为后续的临床研究和药物开发指明了方向。此外,这一创新的研究思路和方法,也为其他血管相关性疾病领域的中医药研究提供了有益借鉴。

潘烨华硕士研究生分享的内容主要为炎症性肠病及经典名方黄芩汤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与作用机制探索。该研究验证了黄芩汤缓解溃疡性结肠炎的药效,并以黄芩汤为探针发掘了溃疡性结肠炎发展过程中的关键肠道微生物及其下游效应,为黄芩汤的药效机制研究提供新思路。

在交流讨论环节,与会专家学者围绕各自的研究领域和合作意向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探讨了未来合作的可能性和方向。大家一致认为,通过此次学术交流会,不仅加深了对彼此研究领域的了解,也为后续的合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正如赵云教授总结道:“只有做好临床和基础的深度合作,才能真正解决临床中的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本次学术交流会的成功举办,为江苏省药理学会中药药理专委会南京中医药大学徐庄校院企联合实验室与东部战区医院全军普通外科研究所之间的合作搭建了重要的平台,为推动基础研究与临床研究的深度融合、促进中医药与现代医学的创新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未来,双方将继续加强合作,共同为临床医学的发展和人类健康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江苏省药理学会秘书处余苏云 张迪

               2025.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