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齿十分尖锐的淡水白鲳

江苏省药理学会

中国没有土生土长的淡水鲳鱼,所有淡水养殖的“鲳鱼”,都是从南美引进的。其实它们也不属于真正的鲳鱼,只是体型宽扁,像鲳而已。

Piaractus brachypomum,脂鲤科 锯脂鲤属的短盖锯脂鲤。原产南美亚马逊河,为热带和亚热带鱼类淡水鱼。它不仅不是鲳鱼,而且也不是名副其实的鲤鱼,脂鲤非鲤也。

这种鱼体内的脂肪确实多,然而“脂鲤科”之名与此无关,而是这类鱼在背上的第二个背鳍是个“脂鳍”。所谓“脂鳍”其实并不是真正的鳍,只是个完全由脂肪和致密结缔组织构成的小揪揪。这个脂鳍有什么用还不太清楚,估计是与身体平衡有关。该科是热带鱼类种类最多的一个科,大多数成员外表漂亮,很多体型不大的常被当做名唤“银板”的观赏鱼类养殖,占到观赏鱼市场的70%左右。淡水白鲳本尊在幼鱼阶段也是可以作观赏鱼的,一般称作“红银板”。属名“锯脂鲤”,是因这个属的成员腹部都长有锯齿状的鳞片(腹棱)。该属也叫做肥脂鲤属,或巨脂鲤,曾用Colossoma作属名。叫它白鲳,是因为身上大部分鳞片显白色且紧致。腹鳍闪耀着桔红色金属光泽,因而又俗称红鲳。它还有黑色的背鳍,英文名Black pacu。这样一来,它白、红、黑三道都占了。这些特征可以很好地与真正的鲳鱼区分开来。真正的鲳鱼是海水鱼银鲳,属于鲈形目 鲳科。另有一种海鱼金鲳,则是鲹科的卵形鲳鲹(布氏鲳鲹),属于鲹鱼,也不是真正的鲳鱼。

还有两种扁平体型的淡水鱼,一是非常普遍的鳊鱼,另一是名贵的武昌鱼。二者都是真正的鲤科鱼,前者为鳊属,后者为鲂属。如果不分,通通叫它们“鲳鳊鱼”。

淡水白鲳在1982年被引入中国台湾省,获得成功。1985年经香港引入广东省试养,1987年获得人工繁殖成功,以后逐渐推广到南方各省,成为淡水养殖年产最高的名特品种之一。因为是热带鱼,遇冷不能成活,故北方地区没有。

淡水白鲳为杂食性鱼类,荤素都吃,有点像陆地上的二师兄。它牙齿锋利,在水中其它生物,只要能咬动的东西它都想尝试。饿极了连同类也不放过,这点超过咱二师兄。

而且它的力量大,这挺考验野钓者技术的,一般的鱼竿都被拉成弯弓。而且牙齿十分尖锐,普通钓鱼线它一咬就断。钓它要有专用设备。

它还不算最厉害的,在脂鲤科内它有个亲戚纳氏臀点脂鲤Pygocentrus nattereri,因时有发生袭人事件而称作食人鲳,或食人鱼,也叫水虎鱼。所谓的中立国瑞士研制的一型轮式装甲车,起名就叫食人鲳Piranha,最近出现在乌克兰军队中。它也是原产南美洲亚马逊河等流域,商品名红腹食人鱼,红腹水虎,小胖等。广西等水域出现过的食人鲳,估计是有人作观赏鱼饲养不小心逃逸的,也不排除某些喜欢放生的无知者所为。

不过菜场上见到的淡水白鲳(红鲳),虽是食人鲳的近亲,但嘴小很难伤到人。两者从尾巴上可以识别。淡水白鲳(红鲳)的尾巴是白-黑(上图),而食人鲳的尾巴是黑-白-黑.淡水白鲳个体较大,生长迅速,最大个体可达20公斤。饲养当年年底就可长到500克以上的上市规格,有的可达1000克以上。第二年可长到2000克(4斤)左右。江浙一带,清明节过后投放幼苗,中秋、国庆就能吃到半斤以上的了。生长这么快的水产真不多。它的生命力也比较顽强,长途运输中不容易死,远离产区的市场也能供应。

好吃吗?越是没有攻击能力的鱼类,越易受到攻击,从而刺也越多。反之刺就偏少,比如鳜鱼、乌鳢(黑鱼)等。淡水白鲳属于较凶猛的鱼类,因而刺粗且少。肉厚剌少是优点,但它的肉质偏粗,口感不能算很鲜美。正因为如此,影响了它的发展和产量。淡水白鲳的烹法和其他鱼类一样,红烧、酱烧、干烧、炖汤均可。清蒸就算了,肉粗难免木渣渣的。如果有人只会蒸不会别的吃法,最好是挑500克左的,相对幼嫩也不至于肉太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