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圆,龙之眼球

江苏省药理学会

与荔枝最接近的水果就是桂圆,正名叫龙眼。它俩是亲戚,同科不同属,均原产于中国的南部。苏轼说:“龙眼与荔支,异出同父祖”。外文名称也都是以它们的中文名音译分别叫Longan和lychee(或 litchi)。古人见龙眼比荔枝个头小,又叫它为荔枝奴、亚荔枝.

Dimocarpus longan,无患子科 龙眼属植物的果实。它与荔枝、香蕉、菠萝(凤梨)同为华南四大珍果,俗称“桂圆”,曾亦称“益智”原产于中国南部地区,主要产地分布于福建、台湾、海南、广东、广西。西南的四川、重庆和云贵也有小规模栽培。进口龙眼90%来自泰国,少量来自越南。

有关龙眼的传说不少。因它的模样,说它是龙王三太子的眼球。岭南还有叫“羊眼”“牛眼”的。其实早期将大个儿的叫龙眼,中等的叫虎眼,太小的就是鬼眼。“龙眼”进京怕名称犯忌讳,于是就根据当时的主产地之一的广西称之为“桂圆”。在物流不发达的年代,运往京城的都是干品,所以习惯将晒干后的叫桂圆,剥出来去壳去核的叫桂圆肉,只有在产地能吃到鲜果,仍称龙眼。还有称之为燕卵的。

鲜龙眼中的果肉是白色的,晒干后成棕色。龙眼肉(桂圆肉)实为由珠柄等组织发育而来的假种皮龙眼品种非常多,如大乌圆、灵龙、储良、广眼、福眼、桂龙、桂蜜、石硖、普明庵、双木……等。最常见的是石硖、储良、乌圆……数种。无论是鲜果,还是桂圆干或桂圆肉,都有等级区别。品质与品种有关,最好吃的是储良和石硖。有的品种,如大乌圆,个大但不甜。品质还与产地有关。有的珍品还不够本地人享用,离开产地永远吃不到。

中国三大龙眼之乡:广东省茂名高州市福建泉州南安市广西玉林博白县产自这3大产区的龙眼,不仅产量高,而且口感好,特级品也多。有“全国水果第一县”之称的广东茂名高州,所产的储良龙眼最著名,品质远超泰国最好的A级金标(金带A+)。泉州拥有丰富的龙眼品种资源,堪称我国“龙眼品种资源宝库”,原产和引进的品种登记造册的多达110多个,占全国龙眼品种的三分之一。珍品有东璧龙眼、青山龙眼和磹夹龙眼。若论桂圆肉,广西玉林博白称第二,别的不敢称第一。

地理标志证明产品有:广西崇左市大新;福建莆田兴化、福州福清渔溪;重庆丰都、涪陵龙眼等;四川泸州海潮镇为中国晚熟龙眼之乡,打破纪录的“冬香”品种,可延长至11月下旬成熟。贵州赤水龙眼,也属晚熟;海南龙眼品质也不错

越南的“龙眼之乡”在北部兴安省,产品销往我国。进口龙眼以泰国为主。泰国北部古城清迈从19世纪末从中国引种龙眼,现已成为泰国最主要的出口水果。每年8月13日,当地举行隆重的“龙眼节”。

龙眼营养丰富,福建福州等地有白露吃龙眼进补的习俗。龙眼肉中含有糖、蛋白质和多种维生素,富含钾、铁等矿物质。尤其含糖非常高,全糖12.-23%。龙眼除鲜食外,还可加工制罐、煎膏,更多是制干。相比荔枝,烘干成桂圆干,更易保存。桂圆干也可直接吃,或泡水喝、煲汤、入汤、煮粥、浸酒等,甜咸皆宜。比如常吃的桂圆红枣八宝粥。

古人说龙眼有补益心脾、养血安神作用,常用来调理思虑过度、健忘、心悸、失眠、神经衰弱等症。所以又叫“益智果”。不过,现代科学并没证实。有个“祖传医生”曾闹出大笑话,借龙眼像眼球,给一高度近视者开药方:带核的龙眼与枸杞一起煮水喝!有人说吃龙眼上火会长口疮,这说法也无科学依据。或许是因桂圆干属于高糖食物,不适合糖尿病患者。即使是正常人,也不应多食,一天吃10-20粒为宜。龙眼有核,小孩子食用时应有家长看管,防止滑入气道发生意外。

龙眼一离开枝头就会进入劣变的倒计时,只不过品质恶化的速度比荔枝要慢些。

不在龙眼产区的广大消费者,虽不敢奢望“清香”、“桂香”等风味,但保证吃到新鲜不变质,纯甜无酸味和无异物的要求并不过分。挑选鲜龙眼,要选外壳坚硬的比较新鲜。表皮有凹凸,说明里面的肉开始萎缩。龙眼含糖量高,重点是防止霉变,这是最起码的要求。看果蒂口有无白点,白点越多,霉变越严重。剥开来有水渗出表示已经开始变质。

挑选桂圆干,也是要外壳饱满、干脆,一压就碎。用部分霉变龙眼加工制作的,经熏硫、染色,外壳软潮乎乎的不易碎,且常有凹陷。买桂圆肉,要选半透明琥珀色的,也要干爽。颜色太深的是陈货,颜色发白是漂白的。

前些年各地工商部门查获了俗称“疯人果”的假桂圆。“疯人果”真名龙荔,别名肖韶子,也是龙眼属植物,为优良木材。假桂圆外壳有像荔枝一样的鳞状凸起,加工打磨并涂上黄粉冒充桂圆。剥开后果肉粘手不易剥离,味道也与桂圆明显不同,果核长圆形。假桂圆肉虽然也甜,但含有毒素,果仁毒性最大,可损害人体神经系统。食后会致幻,严重者致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