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苏省药理学会官网 - http://www.jsphars.org -

上海青一种大众需要的蔬菜

 江苏省药理学会

菜场里最常见的蔬菜是哪种?大多数人可能会说是“青菜”,南京人喜欢说“三天不吃青,肚里冒火星”。可什么是青菜?可能认为是上海青”的人最多。然而这种以地域命名的叫法,未必能在全国形成统一。

上海青

十字花科芸薹属芸薹种白菜亚种的一个栽培品种。看它的学名Brassica campestris.ssp.chinensis var.communis,便知它在世上经历了多么复杂的杂交变异。各地在栽培过程中出现变异,色泽和口感必然差别。讲究的人一尝就能品味出来。

正式名

青菜原产中国,品种非常非常多,都认芸薹为祖。现在这种极常见绿叶青菜,全国各地均有栽培,以长江流域最普遍。它非常好辨识:其实它在中国大陆的正式名称为青梗白菜,或者叫它青梗菜,尽管有青梗的也有白梗的。

北方多叫它小油菜。其实它与真正的小油菜(一种油用芸薹的嫩茎叶或花薹),还是有区别的。青梗白菜的叶片偏厚偏脆,一般茎不暴露;而小油菜的叶片较薄,质地偏软,茎暴露,以吃花薹和种子榨油为主。把这种青菜(青梗菜)叫成油菜的,都是不种油菜的地区。

在南方,并不是这种青菜都叫上海青,也苏州青、扬州青、江门白菜等近20种不同的地域性叫法。广东俗称小棠菜。上海本地人却叫它矮脚青‌

台湾省叫青江菜,或叫青江白菜,这也是大陆海关对台农产品分类中的正式名称。青江菜是“青梗菜”闽南语的谐音讹变。这样叫可避免地域争执。青梗菜在高温季节,叶片一般多平直。而低温季节叶片多呈匙形。因其外形跟汤匙有些相似,有人喊它汤匙菜,四川一带叫瓢儿白。它在嫩幼时期叶形小,习惯称之鸡毛菜。19世纪70年代,青梗菜传入日本东京小松川地区,约有150年历史了。后在日本广泛栽培,称为小松菜。20世纪20年代又传至朝鲜半岛、东南亚及欧美国家‌。我国台湾省也习惯叫它小松菜。这种青菜的祖先在汉代时被称作“”,可能与此也有关,在栽培过程中多少产生一些变异。

上海青

青梗白菜在全国早已普及,但名称很难统一。不过,全国大多数地区一说“上海青”就知道是它。过去种植蔬菜都是凭经验。面对病害侵袭往往束手无策,造成产量下降和卖相不佳。尤其是遭遇病毒感染,损失更大。上海等地的菜农一度曾不想再种这种“矮脚青”了。不要说蔬菜了,人类遇到一些病毒也唯恐避之不及。

矮脚青”可以说是上海居民的日常生活必需品,解决它的病害是农业科技部门的大计!从1975年开始,上海的农科部门启动了挽救矮脚青的项目。历经8年,培育出了初代新产品“矮抗青”。这种青菜口感好,特别能抗病害,不仅在上海站稳了脚,还输向了全国。

从此国内蔬菜界大大洗牌,各地也陆续研发出一些优质新品种。但毕竟第一棵依赖农业先进技术的青菜,是在上海研发成功的。因此“上海青”的名声牢牢扎根在全国菜农和菜贩心目中,也得到了广大消费者的认同。

过去的青菜有季节性,格局改变后几乎全年都可以生产,基本一年四季都能吃到它。不过还是低温生长的好吃。温度一高,纤维会增多,味道也容易发苦。千万不要被所冠的地名带偏。它的种植地域广阔,消费量远大于国菜大白菜,是地地道道的国民蔬菜。

这种青菜的吃法既简单又多样。可以焯水凉拌,也可翻炒或做配菜妆点。平时下面条丢几片菜叶,或炖荤汤时放上几叶,好看又不改味。

选择口感脆而甜美的青菜,尽量选整株挺而紧实,近根部梗要宽大的。叶片必须是青绿色,不要变黄或枯萎。这样的滋味比较浓郁,水分也充足。上海青常温下可保鲜1-2天,冷藏一般可保鲜3天。热天可能存在杀虫农药残留,烹前最好多泡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