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6日,在江苏省药理学会精心组织下,一场别开生面的中医药文化科普活动于春日绽放,本次活动的主题:播撒杏林种子,培育文化传人。淮安市天津路小学三(5)班和三(16)班的100余位学生走进江苏护理职业学院智慧医护综合实训基地和生命科学馆。本次活动由江苏省药理学会教学药理专委会副主委刘斌教授和委员谢奇副教授等专家为师生带来了一份中医药文化大餐。
本次活动通过“理论讲解+实践体验”的创新模式,将深奥的中医药知识转化为趣味盎然的探索之旅。学会和江苏护理职业学院中医药学院为小学生免费提供道地药材、防感冒香囊材料,充分彰显了学术团体和医药高校以公益之心践行社会责任、以专业优势赋能文化传承的使命担当。
参观了生命科学馆、中医馆和中药馆,同学们迎来了最期待的环节—动手制作中医药防感冒香囊。他们小心翼翼地挑选着各种中药材,按照学会专家和会员们的指导,将它们装入香囊。小小的香囊,不仅承载着中药材的芬芳,更蕴含着孩子们对中医药文化的热爱与传承。
活动结束后,江苏省药理学会会员们引导两组学生分别参观校园。孩子们欣赏着校园的美景,感受着大自然与文化的交融。随后,孩子们自由开展野餐活动,大家围坐在一起,分享美食,交流着此次探秘之旅的收获。
对小学生而言,这场“岐黄探秘”打开了认知中华传统文化的新窗口。天津路小学的孩子们在药理学会专家指导下,通过辨识药材、制作香囊等沉浸式体验,不仅掌握了“药食同源”“君臣佐使”等基础药理知识,更在指尖萦绕的草药芬芳中建立起对传统文化的具象感知。活动后调研显示,92%的参与者表达了继续探索中医药的愿望,印证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的教育真谛。
从社会维度观之,这场科普实践具有三重价值:其一,构建了“学术组织+基础教育”的协同育人机制,为传统文化传承提供可复制的示范样本;其二,通过“小手牵大手”的辐射效应,带动更多家庭关注中医药发展;其三,在青少年心中种下文化自信的种子,为中医药现代化储备未来人才。正如活动现场飘扬的缕缕药香,这种润物无声的文化浸润,正悄然织就传统医学传承发展的希望之网。
江苏省药理学会将持续发挥专业科普主力军作用,以更多元的形式推动中医药文化创造性转化。当孩子们捧着自制的防感冒香囊雀跃而归时,我们看到的不仅是杏林春满的当下,更是一个民族医药智慧星火相传的未来图景。
江苏省药理学会秘书处刘斌 谢奇
2025.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