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药理学会
近年来,南北各地都有幼儿园开展了以“无患子”植物为主体的活动。或采集种子,或培育幼苗,或制作工艺品,高级点的还用来制作肥皂……
无患子是好东西,名字听上去“无忧无患”,透露着满满的吉祥、安宁与幸福的感觉。
无患子
Sapindus mukorossi,无患子科 无患子属落叶大乔木。树高可长到20多米,枝叶似椿,叶片对生薄如纸。原产地为太平洋、热带和亚热带美洲。无患子的果实是与皂角并列的天然肥皂,属名Sapindus是soapinclicus 的缩写,意思是“印度的肥皂”。本属有13个种,分布于热带地区。中国有4个种和1个变种,生长于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各省区,北方偶见。
养眼之木
无患子不稀缺,很多城市绿化地就有,也常见于南方各地的院落屋后。
在传统文化中,它被视为具有辟邪功能的树木,为此编造出不少“历史故事”来神话此树。清康熙年间出了一本《广群芳谱》,记载其木材可辟邪,故得名“无患”,俗称“鬼见愁”。亦作槵,或讹为桓。为什么有这传言,可能与其木焚烧时有一股香气有关。他的别名有木患子、肥珠子、油珠子、洗手果、油患子、油皂果、目浪树(中国台湾)等。《本草纲目》称其为菩提子。
有人称它为假龙眼,远看确实有点像龙眼。其实龙眼、荔枝也都是无患子科的,毕竟算是远亲,所以也有人叫它桂圆肥皂。
巴西有一种富含咖啡因而知名全球的瓜拉纳果,也是无患子科的,却长着令人惊悚的面孔。它们都应该拜无患子为老大。无患子的花漂亮,香味也十分浓烈,是比较好的蜜源植物。
夏天树叶浓密,微风吹过,叶片沙沙作响,仿佛在诉说着什么。
秋高气爽之季,其叶子金黄,色彩一点儿也不逊于银杏树。
金秋也是无患子的成熟季,果子掉地面上捡不完,根本捡不完。这也可以解释无患子乃“何患无子”。还有一些长时间挂在树枝上,能一直坚持到来年春天,甚至初夏。
无患子并非全然“无患”。虽说人们常说它可驱虫,实际上它的叶子很容易招蚜虫,会产生排泄物蜜露。如果车子停在树下,可能就会被这些蜜露弄得黏黏糊糊的,因此停车场不喜欢这种树。
佛系之木
常有人问无患子能吃吗?既然写在“食普”系列里,应该能吃。既然能吃,怎么不见它出现在食品商店以及农贸市场上?无患子结出的果子为直径1.5-2cm的球形核果,由3个分果爿构成,其中2个不能发育形成小耳朵。
果肉有微毒,味道苦涩,它还有个别名叫苦患子,不好吃所以没人吃它。再说了,干燥的果子只是一层薄薄的、琥珀色略微透明的果皮,皮包骨头,几乎没什么果肉。里面包含一颗脱离的种子,摇起来会发出哗啦哗啦声响。但种子确实可以吃,以前小朋友们常捡来放火里烤,啪的一声炸裂开,扒出果仁来吃,很香。但因为种子壳很硬,吃起来很不方便。
无患子的种仁含油较多,含油率超过40%。无患子油脂并未批准作为食用油,而无患子科的文冠果则是中国特有的优质食用油,被国家批准为新资源食品。无患子油虽不做食用油,但作为天然润滑油非常优秀,还可用于制造生物柴油。它的油也被各国正式批准用在化妆品行业里。
正因为种子壳硬,正好用来做手串等工艺品。以往是专门用来做佛珠的,可以说是佛珠的主流材料,故而成为菩提子的一种。
网上众口一词,说文玩市场上的“佛心果”或称“佛心菩提”是无患子。佛心果是一种菩提子盲盒,打开后不知会出现什么五颜六色,很多人就像赌石一样出大价钱博一博,讨个好颜色的内芯。可实际上佛心果与无患子毫无关系,是产自非洲的一种棕榈科植物叉茎棕的果实,颜色也是背地里偷偷染的。
肥皂之木
无患子果肉有微毒,虽不可食,但另有用处。它的毒性来自所含的无患子皂苷,高达10-27%,属于三萜和倍半萜的糖苷类。
吃进这些成分,可能会对胃肠道产生刺激,导致腹痛、腹泻、呕吐等胃肠道不适症状。严重情况下,还可能影响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等,出现头晕、乏力、心慌、呼吸困难等。该皂苷成分与皂荚所含的皂苷功能相似,是较强的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既然是表面活性剂,这样大家就都清楚了,可以做洗涤剂,适用于洗涤餐具、清洁美容、洗头和皮肤保健等。因为属于非离子型,没有酸碱性,尤宜于洗涤丝质品。
捡几颗无患子干果,放在盆里加水,泡沫丰富细腻,清洁效果超赞!清洁厨具、地板、洗头去屑都挺好。这给小朋友来操作,都是边洗边玩。皂苷易于生物降解,对环境友好。环卫工人也直接利用地上的落果清洗地面。
无患子在中国的台湾省,以及印度、美国,已被开发利用到日常生活和医疗上了。咱们这边也有一些地区开始动作。据说它还可以防蚊虫,有人试过但未见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