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药理学会
不少小朋友最初是通过蒲公英与野生植物结缘的,由那极具辨识度的小小“降落伞”开始。中华儿童文化艺术促进会的会徽即是蒲公英图样。蒲公英有放飞梦想的寓意,象征着“落地无声,落地生根”的传播方式。
教育部和各地也开展了不同类型的《蒲公英计划》,旨在服务与提升青少年的知识传播、业余生活、文化建设和创业项目,鼓励默默无闻的志愿者。
蒲公英
Taraxacum mongolicum,菊科 蒲公英属的多年生草本植物,因其花如金簪头,独脚如丁,古称金簪草和地丁。另有黄花地丁、婆婆丁、尿床草、华花郎等别名。枝叶和根折断有“奶汁”渗出,又称奶汁草。
2002年国家卫生部将蒲公英列入药食两用植物品种。《中国药典》将其与碱地蒲公英T.Tarxacumborea一同列入“蒲公英”条。
分布
蒲公英全属约2400余种,中国有70种、1变种,常见的有十几种。该属植物大多开黄花,也有少数白花、紫花、粉红色花的。
花开后的蒲公英种子,上有白色冠毛结成的绒球,随风飘到新的地方。
叶缘有齿状裂,其英文名Dandelion,意即狮牙草,来自法语dent de lion,即lion’s tooth(狮子的牙齿)。该属在西方曾有异名Leontodon狮齿菊属。
蒲公英原生范围是西伯利亚到东亚地区。主要分布于中国东北、日本、朝鲜,以及蒙古、俄罗斯等国家。现在亚洲温带地区,包括中国大多省区都有分布。常生于海拔不高的山坡草地、路边、田野、河滩。
人为的因素,目前城市里的品种大多为西洋蒲公英Taraxacum officinale,或称药蒲公英、欧蒲公英。英文名Common Dandelion。
西洋蒲公英原分布于新疆、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一带,后传入欧洲、北美洲等地,成为当地的入侵杂草。尤其是在加拿大,为该国“第一杂草”,生长旺盛,根粗如红薯。
我国本土蒲公英只在春季开花,而西洋蒲公英一年四季都开花。特别是它的花无需授粉就能结籽,传播方式很顽强。它们已经占领了日本北海道北部,并不断地向南蔓延,而且无法根除。这种入侵杂草给日本制造了不小麻烦,可能会给日本本土植物的多样性造成严重损害。
学会辨别
野外采集蒲公英需要看仔细了,别把苦荬菜当成蒲公英了。
另一种入侵植物猫儿菊Hypochaeris radicata也很像蒲公英,俗称假蒲公英。区别它们,要记住蒲公英的几个特征:叶片、花葶都从基部长出;叶子贴地面趴着,呈莲座状,站不起来;叶柄以及它的主脉上经常带紫红色;花葶独独不分叉,一根只有一朵花头。
食用
我国不怕各路蒲公英“入侵”,我还见不少人种它。因为蒲公英是咱们的传统野菜,每年春天都有很多人采集,大有“抢”挖的势头。菜场和网上也都有销售,不过大多为栽培品种,个头比野生的大很多。
蒲公英为多年生植物,既可用种子繁殖,也可挖取野生资源植株带根栽培。蒲公英可以鲜食,也可以晒干泡茶。作蔬菜吃不收全株,只采嫩芽。春天刚发芽时,花骨朵含苞欲放时最鲜嫩好吃。留下宿根来年再发新苗。泡水喝的则是挖取整株。夏秋季的营养较高,晚秋的根部养分积蓄达最高水平。挖时根部受损流出白浆,数日内不宜浇水,以防烂根。
鲜蒲公英富含β-胡萝卜素、维生素C及多种B族维生素,以及钾、钙、镁、铁、铜等矿物质,根和花中都含有胆碱、有机酸、菊糖等营养成分。营养价值超过大白菜数倍。生熟食用皆可,常见吃法有凉拌、蘸酱、炒肉等。也可制作菜卷、菜肉馄饨、水饺等面食馅料。未开的花蕾可制作油炸馅饼。烹调前应先焯水,减少苦味和草酸。
因本身带有苦味,用蒲公英根干燥并烘烤后,泡水喝口感近似咖啡。美国流行一种不含咖啡因的咖啡替代饮料,就是蒲公英咖啡dandelion coffee。许多国家都在利用蒲公英。日本用蒲公英提取物制成糖果、饮料和糕点等系列保健食品。用蒲公英做饲料添加剂的也较普遍。
药用
蒲公英含有丰富的多种植物活性成分,主要是蒲公英甾醇、绿原酸、咖啡酸、齐墩果酸、阿魏酸、菊苣素等。有抗菌、抗炎、利尿、促进胆汁分泌等作用。做药用的是春至秋季开花初期收获全草。从蒲公英根部分离出了多种含半胱氨酸的活性物,对真菌和细菌较高的抑制作用。对幽门螺杆菌有一定杀灭作用,可用于慢性胃炎辅助治疗。
《中国药典》称蒲公英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散结,利尿通淋功能。可用于皮肤疔疮肿痈,或五官科炎症。民间有外用鲜品捣敷患处的。
至于有传说加拿大医生Caroline Hamm的试验,蒲公英的根提取物可杀癌细胞。这本来是个毫无意义的试验,却被外行人在网上到处转发,当成蒲公英根能抗癌。实验室里,几乎拿任何化合物都能做出抑制癌细胞的活性效果来,比如食盐、白糖都可以。可在人体中,目前还没有任何官方认可蒲公英根能治疗癌症。Hamm医生本人也出面澄清说,不建议将蒲公英根作为抗癌药物,不仅没效果,还会产生其他副作用。
蒲公英含草酸较多,服用时应注意剂量。一次食用过多,可能引起恶心、呕吐、腹泻等肠胃不适等副作用。也要防止个别人对蒲公英有过敏反应。蒲公英与抗酸剂、利尿剂、肝酶抑制剂、抗凝血药和降糖药等药物合用,须注意发生不良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