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苏省药理学会官网 - http://www.jsphars.org -

地方医学院校如何加强基础与临床的科研合作

建议人:徐州医科大学 周雪妍副教授

推荐单位:江苏省药理学会

医学基础理论与临床实践的结合是医学科学突破和创新发展的动力,我国医学高校,特别是地方医学院校普遍存在着基础理论研究与医学临床实践脱节的问题。本文以徐州医科大学及其附属医院、临床学院科研合作交流为例, 认为建立人才培养机制、重视项目合作研究、优化奖励激励机制、布局科学资源和搭建沟通平台,可以有效促进地方医学院校基础与临床的科研合作,取得创新性、突破性的科学研究成果。

一、前言

根据《国务院关于印发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的通知》(国发【2015】64号)和《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施办法(暂行)》(教研【2017】2号)等文件精神,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成为高校的首要任务。医学院校是医学人才培养的主体,也是医学科学研究的载体,应强调基础研究与临床研究的密切结合,才能取得创新性、突破性的研究成果,提高我国医学学科建设及科学研究的核心竞争力[1]

打破基础医学和生命科学与临床医学和药物研发之间屏障,搭建“转化”的桥梁,将医学和生命科学基础研究人员与临床医师之间有效的连接起来,真正实现B2B(Bench to Bed, Bed to Bench)的过程,是现代科研管理的中心任务之一[2]。作者所在的高校是江苏省高水平大学建设重点(培育)支持高校,学校设18个学院(部)、21所附属医院、15所临床学院,涵盖医、理、工、管4个学科门类。近年来,为更好地推进临床与基础科研的合作,进行了系列探索实践工作。本文以我校情况,就医学院校如何加强基础与临床合作研究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二、地方医学院校基础与临床科研合作的主要存在问题

当前,医学科技发达国家医学创新体系中,政府或者代行政府职责的相关机构建立了将科技资源、科研项目、服务保障等有机整合的强大纽带,再通过加强顶层设计和宏观引导、加大基础设施和政策环境建设等措施,各类创新主体的创新活力被充分激发并释放[3]。在“双一流”建设、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现代医学迅猛发展的新时代,地方医学院校科研投入产出均有较快的发展,在基础与临床的深入合作中面临诸多挑战和问题:一方面,基础研究专家习惯于从文献找科学问题,与临床医生沟通少,产出的科研成果较难应用于临床;另一方面,临床医生忙于临床工作,无暇进行科学研究,加之临床科研工作统筹力度和投入相对不足,缺少基础与临床协作的课题与科技平台。

三、对加强临床与基础科研合作的对策与建议

  1. 建立人才培养机制 许多从事基础医学研究的人往往把自己与临床隔离开来,仅仅局限在实验室搞科研,完全不了解临床的需求。与此同时,有些从事临床工作的医生在面对治疗中出现的一些涉及需要利用基础手段来解决的难题时,往往又十分茫然,感到难度很大。这种基础研究与临床治疗隔阂的根本原因在于两者之间的脱节[4]。从我们的实践来看,只有建立基础与临床人员双跨的人才培养机制,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基础与临床的脱节问题。为促进基础与临床的交流融合,从体制机制上解决深层问题,学校一方面成立临床研究院,以博士后培养为纽带,遴选临床科研骨干进入实验室工作,在加强交流产出成果的同时,为医院培养一批临床科研骨干;另一方面,高校相关学科组织青年骨干教师,深入临床科室,从临床发现问题来进行基础研究,在获得理论创新的同时又能够显著促进临床治疗进步。

  1. 重视项目合作研究以项目或课题为纽带,以重点学科为龙头进行深入课题合作研究,临床与基础以课题为纽带,全面开展研究工作,包括合作讨论,临床研究人员参入基础实验研究,是促进临床与基础深入交流的重要手段[5]。细胞治疗药物是以细胞为底盘荷载创新医学技术的“活”药物,可以治愈一些传统药物无法治疗的重大难治性疾病,已成为新的疾病治疗手段。目前,全球细胞治疗药物领域中,美国和中国处于领先地位,且各具优势,急需加快我国在该领域的突破发展,占领国际细胞治疗药物发展的制高点。我校与附属医院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重大项目的支持下开展合作研究,大幅提高细胞治疗药物的疗效,显著减少疾病复发率,破解细胞治疗药物“有效性”难题,获得2019年度江苏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联合研究的CAR-T细胞产品的生产和应用通过AABB国际认证。基础与临床的紧密合作研究结果获得国际认可,以封面文章发表于《柳叶刀-血液病学》、《白血病》等国际顶级期刊[6,7]
  2. 优化奖励激励机制最好的激励措施是激发临床研究者的责任感,此外管理者可以通过一些管理手段,在肯定研究工作价值和补偿损失的基础上予以激励。为进一步加强与附属医院的合作,学校设立了专项基金,资助临床与基础结合的研究。除此以外,参考美国NIH的奖励补偿机制,对于临床医生研究工作占用临床工作时间的问题,对将75%时间用于特定项目的临床医生提供75%的工资补偿,以吸引临床医生参与研究工作。
  3. 利用信息平台和大数据实现科技资源的科学共享

医院作为医学科学研究的主体,尤其是临床研究的主体,在我国整体科研水平提升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在中国,医院每天从门诊和病房的诊疗活动中接受大量的医学科研原始数据,但是大部分的数据是以碎片化的储存形式,零星随机散落在医院的各个角落,科室间和医生间在数据的记录格式和方式上均有一定的差别[8]。因此,即使有科研想法与思路,医学科研工作者很难从“海量”的碎片化诊疗数据中提取有效的信息进行资源整合和利用。美国等很多医学发达国家已经具有完备的医学诊疗平台和数据库,数据储存格式统一,NIH已经建立了8个国家级别的生物数据技术研究中心[9]。加拿大、英国的国际临床研究网络联盟建立了强大的信息管理系统,通过统一的数据库、数据标准和操作标准实现了数据共享,提高了科技资源的利用率[10]。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实现科技资源的合理布局、管理和共享,助推研究成果快速转化,但我国尚无此类技术研究中心,各医院的电子临床路径和信息化平台建设也尚不完善。

  1. 搭建沟通平台,促进学科与科室的深入交流

学校成立青年学者论坛组委会,定期举办科研学术沙龙。每年举办专题学术沙龙6到8期,2019年分别以“搭建学术交流平台,推动校内科研合作”、“青年学者成长之路——科研方向与团队建设”、“走进附属医院,推动附属医院和学校协同发展”、“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标书撰写:来自实力派与实战派专家的建议”、“定量蛋白质组学在医学研究中的应用与实验室管理经验分享”等为主题,有效搭建了校内青年学者之间、学校专家团队与附属医院科研骨干之间学术交流的平台,创造了更多的科研合作机会。

四、结语

随着转化医学的不断发展,临床医师与基础研究者的合作也将更加紧密,强调要深化基础临床交叉融合,要树立科研创新意识、合作意识与定位意识,以临床问题为导向,推进基础与临床的真正融合,才能让科研成为推动医院发展的动力引擎,为卫生健康事业贡献更多力量。